编者按:
闽南理工学院自1998年建校以来,始终坚持“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特色化”的办学定位,秉承“正大气象、厚德载物”的校训,学校在27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依托行业、面向基层、强调应用、注重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值此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之际,各二级学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了迎评自建工作,为展示各学院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建设成效和特色亮点,现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系列专题,持续分享经验做法,共同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本期聚焦的是:经济管理学院
以德铸魂,以数赋能
培育数字经管优秀人才
数字经济浪潮中,经济管理学院以"数智化改革"破题,构建"价值引领-数智赋能-产教融合"三维育人体系。通过植入Python数据分析、商业经管智能等数字基因,重塑数智经贸、数智管理等专业发展方向,打造虚实融合的"教学-实训-孵化"育人生态,赋予了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三位一体六方联动”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新的内涵。
面向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数字底座+文理交融+创新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以智能技术重构教育场景,用商业数据解码发展机遇,培育兼具数字素养与人文底蕴的新经管人才,为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于2004年,现有专兼职教师127人,其中专任教师95人,占比75%,外聘教师32人,占比25%。在专任教师中,具有国际化背景教师16人,占17%;双师双能型教师39人,占41% 。
专任教师队伍中包括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此外,教师队伍中还拥有国务院津贴获得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3位教师在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奖。学院还拥有福建省科技特派员1人、泉州市高层次人才7人,泉州市现代交通物流业专家4人、泉州市科技特派员5人,以及泉州市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
经济管理学院拥有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建设一个省级科研平台——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学院建设了数字经贸产业学院、数智经济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和乡村振兴研究院。全国首批“1+X”证书试点单位,学院获批一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经济学)和两门省级一流课程(基于宏观经济目标的产业链内厂商的博弈实验、管理学)。学院还获得了两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和两个教育部就业育人项目。
学院根据学院学科专业特点,确立了“一三四四五”立德树人工作格局,即以一个核心——立德树人为出发点,构建党建引领下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机制,以“四教融合”、“四化特征”作为教育教学改革模式,培养知礼有德,数高计强,商精品通,协创双能,国际视野,笃行有为,诚信守法,责任担当的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 全面发展的经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院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学院与信息工程和智能建造等学院紧密合作,打造文理交融,促进新文科建设,将数字技术和AI项目训练深度融入各专业课程体系和创新创业项目中。
例如,在经济学专业中,引入了Python大数据分析及应用、人工智能运用基础、机器学习、Python网络爬虫与信息提取等课程,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最前沿的数据分析方法;
在金融工程专业中,突出金融科技方向,学院促进数字经贸产业学院与智能制造产业学院联合推进新文科和新工科建设,探讨互为支撑开设新文科新工科试点班;
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开设了系列大数据应用课程和以AI为手段的应用训练项目,并建立了数字经贸试点班;
在电子商务专业中,则聚焦于跨境电商数字化运营、电商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等领域,旨在培养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电商人才;
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融入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数字化人力资源服务等前沿教学内容,借助领先的数字化实验平台,培养学生对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感知与应用能力;
在物流管理专业,通过开设智慧物流方向系列课程培养学生熟悉现代物流的各种新模式、新业态,掌握现代企业的运营与管理方法。
教育链对接产业链,精准育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数字经管专业共同体,服务地方数字经贸产业链。打通了制造商、经销商和客户端的全链条,构建了服务数字经贸的专业体系,以电商平台和智慧物流,赋能贸易对象数字化和贸易方式数字化,以数字金融和人资数字可视化服务赋能管理数字化和贸易服务数字化。
学院与处于制造商、经销商和用户端的众多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学院与企业共建利郎订单班、爱登堡订单班、匹克管培生班、京东京苗订单班、顺丰订单班、安踏订单班、众冠捷订单班,与石狮市跨境电商服务中心、晋江网商会、泉州职业经理人协会等平台合作,与石狮市统计局、石狮市商务局等合作,与政府企业共同承办、协办跨境电商论坛、卖家大会及跨境电商竞赛;打通实践教学的认知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的企业实践链条;校企共建课程、共建课程资源库、共建真实项目案例库,实现人才培养深度融合,通过全面开展校政行企合作,赋能教育链与产业链协同。
△校企双方负责人与利郎订单班学生在一起参加活动
△物流专业学生在京东京苗订单班学习锻炼
△教师参加晋新网商大会
△人力资源专业师生赴华宇铮蓥集团开展共建活动
思政赋能: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学院创新性地打造了学生“思政+专业”融合的育人模式。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红色文化社会实践、乡村振兴调研等活动,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学院与周边红色教育基地共建实践教学点,定期开展实地研学,使学生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增强社会责任感。
平台赋能:通过搭建多元实践平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企业党建共建,搭建职业道德教育平台;积极拓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近40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习就业平台;加强校内实践平台建设,利用虚拟仿真实验室开展企业运营模拟、金融投资分析等实验教学,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提升实践技能。
△金融证券交易模拟实验室
△VBSE虚拟仿真实验室
△与泉州银行建设党建共建基地
△与京东共建”京苗”培训基地
双创赋能:激发创新活力与创业潜能。学院构建了“课程+实践+孵化”三位一体的双创教育体系。首先,学院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创业项目管理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其次,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如“挑战杯”和“互联网+”等,并为参赛团队提供专业指导和资金支持。此外,学院还设立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成功孵化了多个学生创业项目,助力学生实现创业梦想。学院还建立了三个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工作室:U+电商创新工作室、商智精英工作室和智领AI数商创新工作室。
课程创新驱动:构建前沿课程体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专业核心、拓展选修和实践教学等模块。及时将行业最新理论和技术融入课程,积极探索案例教学和项目驱动教学等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竞赛牵引驱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院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将竞赛内容融入日常教学,营造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良好氛围。2018年以来,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表现优异,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1547项,省级以上奖项242项。特别是在2024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颜值立方杯”跨境电商赛道、第九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24年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精创杯”数字经济决策创新挑战赛等高水平赛事中,学院学子更是脱颖而出,斩获多项一等奖和金奖。学院通过组织竞赛培训、配备指导教师等方式,为学生参赛提供了有力支持。
社会服务驱动:实践与服务领域的拓展。学院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活动。具体而言,学院为地方政府建言献策,多篇建议报告被省政协和泉州政协采用;与石狮跨境电商中心一起承办、协办跨境电商海丝盛会、共办养老服务论坛等;同时,组织师生深入社区和乡村,开展经济知识普及、电商助农等活动,派教师为乡村经济发展把脉定向,助力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
质量闭环驱动:构建科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学院以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 OBE)理念为指导,构建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质量保障体系。该体系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到学习评价,形成完整的质量闭环。同时,学院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机制,通过教学督导、企业访谈、学生评教、毕业生跟踪反馈等方式,及时了解人才培养效果,调整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多年来,闽南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这些毕业生在各行各业中发光发热,成为企业骨干和行业精英。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升学深造,通过举办考研经验分享会和提供专业辅导等措施,显著提升了学生考研成功率。在就业方面,学院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定期举办招聘会并开展就业指导服务,使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高位,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未来,经济管理学院将继续秉持“经管致用,明德尚行”的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