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闽南理工学院自1998年建校以来,始终坚持“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特色化”的办学定位,秉承“正大气象、厚德载物”的校训,学校在27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依托行业、面向基层、强调应用、注重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值此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之际,各二级学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了迎评自建工作,为展示各学院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建设成效和特色亮点,现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系列专题,持续分享经验做法,共同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本期聚焦的是:信息工程学院
这里是知识的前沿阵地,在信息工程学院,让我们共同学习大数据与物联网构建智能世界,AI为智能新纪元勾勒蓝图,信息与计算科学借代码算法开疆拓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整合数据资源赋能时代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将创想幻化为震撼视觉呈现。愿我们永葆探索热忱,深耕不缀,投身实践,于课堂求知若饥,在团队协作中熠熠生辉,在信息洪流中勇立潮头。“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让我们携手共进,以青春睿思,以坚定信念和顽强毅力,去战胜困难,创造信息工程学院更加美好的明天,为闽南理工铸就荣光与华章!
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是信息管理学院,于2001年成立,2024年5月正式更名为信息工程学院。
学院目前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数字媒体技术、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5个本科专业,旨在培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满足行业多元化需求。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为福建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专业。
在专业建设进程中,整合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优质资源,创建多维度、协同育人机制。以“科教融合、自主实践、开放交流”为指引,搭建“课内课外课程-学科竞赛-科研项目-企业实习”四段式育人体系。同时,校企共建适合行业、企业需求的“定制化”校企合作课程,构建“多维多层”育人机制,实现全方位育人。
学院在校学生2227人。除专业教学外,还承担着学校公共数学和公共计算机的教学任务。学院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现有教职工141人,其中自有教师95人,外聘教师46人,有5名教师拥有及在读博士学位。学院办学资源丰富,拥有物联网智能控制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各专业配备了完善的实验室,如数学建模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等,充分满足实践教学需求。学院还拥有1个福建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专业,1门省级一流课程,以及30多个长期稳定的校外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学院依托区域厦漳泉产业优势与学校资源,构建了“理论教学-实践实训-创新应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现开设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五个本科专业,紧扣新工科建设脉搏,锚定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两大优势专业,精准对接工业互联网发展需求。通过搭建 “专业群 + 产业群” 深度融合机制,携手行业头部企业共建工业互联网实训平台与鸿蒙生态研发中心,在智能终端开发、工业数据智能等领域深耕细作,打造鲜明特色方向。致力于培育既具备技术研发硬实力,又拥有产业赋能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不断健全 “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生态服务”全链条专业发展体系。各专业注重学科交叉融合,通过与本地及周边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紧密合作,引入实际项目进课堂,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度参与产业实践,实现理论知识向实际应用能力的高效转化,为社会输送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信息类专业人才。
学院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 “全过程浸润、多维度赋能” 的立体化育人体系。
1.建立了全过程育人机制
依托 “六四一” 分段培养机制。
一是新生阶段 “六维筑基”:集体融入、学业规划、心理调适、日常管理、素质拓展、专业认知。
二是成长阶段 “四驱提升”:价值引领、创新思维、学业精进、职业素养。
三是毕业阶段 “全链赋能”:就业指导、升学指导、访企实践、自我驱动、协同合作,贯通人才培养全周期。
2.形成了全员育人路径
(1)校内校外育人一体化
邀请企业专家入校宣讲,形成育人合力。组织师生暑期“三下乡”队伍深入八闽大地,拓展实践育人途径。
(2)线上线下育人一体化
线下讲授、线上专题、实践教学“三位一体”,丰富第二课堂。
(3)党政团工学育人一体化
校、院领导对口联系机制,对学生党支部指导,学优生-学困生帮扶机制,推进学院全员育人。
3.健全了全方位育人制度
(1)系统性精耕人才培育土壤
学院全面统筹学院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多措并举、全面发力,为育人工作提供较强的师资力量。
(2)数智化有温度设施助力
学院利用学校现有实践教学中心、数字媒体实验室,物联网实验室等,完善了学院文化走廊,实现了组织育人。
4.多元协同育人生态
实现“十大育人体系” 协同发力,构筑全方位育人格局,各体系相互支撑、协同联动。
本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共有教职工141名,包括95名自有教师和46名外聘教师。在自有教师中,29名教师是双师型教师,1名教师具有国际化背景,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65名。省级教学能手2名。校教学优秀教师30名。校师德标兵 2 名。
学院设立创新工作室,以无人机、机器人、算法、软件开发等学生团队为依托,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赛事。近三年来信息工程学院依托专业优势,指导学生参加各项学科竞赛,在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蓝桥杯、计算机设计大赛、新华三杯全国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未来设计师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斩获佳绩,参与各类学科竞赛人数786人次,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创青春”福建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学科竞赛三等奖以上86人次,省级奖项260多人次,参加人数和获奖人数双突破。通过学科竞赛既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同时也为行业输送具有扎实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学院积极推动科研反哺教学,组建 2 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并培育孵化 10 个院级科研创新团队。依托学校科研平台团队及创新团队专项项目,全力促进科教融合。鼓励教师将前沿科研成果引入教学课堂,同时支持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推动理论学习与科研实践深度、紧密、高效结合,实现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信息工程学院聚焦育才,秉持五育并举理念,全面赋能学生培养。学院强化党建引领,深挖学院及专业文化中的育人元素,推动“五育并举”与“三全育人”改革深度融合。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第二课堂创新精神培养和实践育人效果。以“追寻红色足迹,重温历史记忆”先声夺人大赛等红色文化活动为载体,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以趣味运动会等体育竞技活动为基础,加快推进体育强院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以“荣耀杯”电子竞技大赛等专业特色活动为核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信管好声音”十佳歌手大赛等艺术活动为举措,强化学生艺术修养;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彰显学生才华与魅力,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筑梦七十五载,青春共绘中华华章”主题演讲比赛决赛
△贡川古城社会实践
△雷锋月活动
△入团宣誓
△运动会合影
△阳光晨跑
△户外素质拓展
△足球赛
学院先后荣获泉州市五四红旗团委、泉州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石狮市五四红旗团委、石狮市五四红旗团支部、闽南理工学院科艺节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彰显了学院在五育并举方针下的卓越育人成效。
近年来,信息工程学院在学校的有力引领下,于教育征程中镌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教学革新焕发活力,科研突破成果丰硕,育人有成桃李满园,多方面成就见证学院荣耀。然求知无垠,信息工程学院将继续秉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志,持续奋进,以更精湛的教学、更前沿的科研、更优质的育人,为学院建设添薪续力,在教育的浩瀚星空中闪耀光芒。